酷斯法律师网,一个集结国内知名律师的法律咨询网,为各地法律提供免费律师在线咨询服务,不在担心找不到好的律师,为您解决法律问题。

父母吵架离婚孩子怎么挽回

2024-04-12 13:05 分类:抚养 阅读:
 

大家好,我是晴朗,一个关注中国妈妈心灵成长的母婴行业教育者、心理咨询师。我开的新课程《婚姻必修课:这样离婚,不伤孩子》,为离异父母系统梳理离婚过程以及单亲家庭中的亲子教育问题,提供一套降低伤害、顺利度过分离阵痛、实现身心疗愈的科学方案。课程持续更新中,已发布的课程内容请进入本专栏查看更多。

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朋友们逐渐增多,有的人向我提问:

“晴朗,不管怎么样,离婚都一定会伤害孩子吧?一想到这里,我就好内疚啊。”

对此,我想回答:

离婚,是一个分离的过程。而分离,必定带来痛苦。

婴儿离开母体,是第一次分离。他很难受、很害怕,所以每个新生儿都会哭。这样的分离,必定在以后的人生中,会一次又一次地经历,正如佛说“人生八苦”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长久、求不得、放不下。

离异的家庭,不过是诸多分离中的一种,家庭的拆解所带来的痛苦,肯定会在每个人身上发生——丈夫、妻子、孩子。但痛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。

对于要离婚的夫妻来说,他们的痛苦来自于“失控带来的挫败感”。带着爱与寄托,与另一个人携手组建家庭,却发现真相是彼此没有办法磨合,或者没有能力、或者丧失信心,不能经营好婚姻、不能给孩子带来温馨和睦的家庭,由此深深无力、自我怀疑。

而对于父母离婚的孩子来说,他们的痛苦来自于“面对不可控人生的恐惧”。孩子是被动拉入父母离婚的受害者,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拥有双亲健全的爱,然而不论他们如何努力,也左右不了成人的决定。所以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父母吵架、看着父母离开,被命运推动着接受他们不想接受的现实。

成人的痛苦,可以用时间来治愈。但孩子的痛苦,却能随着时间成长——因为孩子的主要任务,就是成长。父母离婚时没处理好,等于在幼年的心灵土壤中播下了坏的种子,在往后的岁月中生根、发芽,长出苦涩的果子。

然而,如果父母离婚时处理好了,就等于给孩子做出了正确的示范——让孩子看到,成年人在巨大的冲突面前,是如何消化人生之苦、如何进行情绪管理、如何解决问题的。这能在痛苦之上,赋予了这次分离更多的意义,进一步巩固父母之爱,也能让孩子长大后拥有一份更成熟、更平和的心态。

离婚父母、单亲家庭,有可能带来问题儿童,但也并非养不成优秀的娃。据统计,有35%的诺贝尔奖获得者、54%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,都来自单亲家庭。当这些人受到了单亲之伤后,为什么能获得疗愈,走上人生成功的道路?因为,离婚、单亲给孩子到来的痛苦,只要父母做对了,也可以转变为疗愈。

演员马伊琍和文章的婚姻是非,外人议论得沸沸扬扬,然而离婚时夫妻间不论多大的矛盾,在微博上也不提是非,只称“依然亲情守候”。

王菲李亚鹏在离婚之后,同框依然友好。李亚鹏也很大度地公开对媒体向王菲送上祝福:“孩他妈,你一定要幸福。”

有这样的高姿态、高觉悟的父母,离婚了也不会给孩子留下阴影。正如李亚鹏与王菲的女儿李嫣,一看就是个沐浴在爱中的女孩,热爱生活、开朗自信,丝毫没有离婚家庭中孩子的自卑阴影。

所以,离婚的父母与其陷在内疚中,不如克服内疚和亏欠心理,打起精神好好带领孩子走过这段路。毕竟,如果你自己走不出来,当然也无法带孩子走出来,更无法给孩子幸福。

那么,一旦面临离婚,我们要怎样合理地向孩子告知,陪孩子度过呢?在这里,晴朗提供一个“2 3”原则,坚持2个态度、履行3个步骤,在这个框架之下,能最大程度减少离婚给孩子带来的伤害,并且, 将坏事转变为好事。

【2个态度】

第一个,是“接纳”。

一开始看着孩子不停要爸爸我就好生气,骂他说“你爸爸都不要我们了,你还要爸爸?!贱不贱哪你!”后来,我渐渐想通了,他爸爸再怎么坏,也毕竟是自己的爸爸,亲缘关系是断不了的。我也不再跟他说爸爸的坏话,而是放下架子主动找前夫沟通,让孩子和爸爸见面。——A,33岁,孩子5岁

大多数的离婚都是充满对立和矛盾的,再怎么和平的离婚,都会撕破人性的伪装,把各自最为现实的嘴脸,呈现在整个过程中。

所以在这个时候,离婚夫妻要有一个意识——没有什么主张是对方不能提出的、没有什么情绪是不能有的。你愤怒、对方也愤怒;你撕对方、对方也撕你;你时刻充满抵触心理,他也在时刻抵触你。孩子更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,做出让你觉得“讲不清道理”、“猪队友”的事情。

这个时候,要想解决问题,你就必须主动退后一步,给接纳留下空间,才有可能让事情有进一步发展解决的可能。你要接纳对方的情绪、接纳自己的情绪、也接纳孩子的情绪。

接纳了这些,明白这些都是人性之必然,你整个绷紧的状态也会得到放松,才能听得到对方、听得到孩子最真心的声音。

第二个,是“平等”。

孩子问爸爸在哪里,孩子外婆骗他说“爸爸出差去了”。我觉得孩子肯定都明白,揣着明白装糊涂,感觉她在刻意隐瞒自己真实想法。有天晚上我竟然发现她在独自偷偷哭,问她怎么回事,她开口问我说:“爸爸妈妈,你们是不是离婚了?你们别骗我了。”

——B,29岁,孩子4岁

有的父母总说,孩子太小能懂什么?所以,经常会用“善意的谎言”来哄骗孩子,在孩子面前掩盖离婚的真相。在我看来,这是极其不可取的。

孩子对于家庭环境的变化,都是极其敏感的。尤其是自我意识开始建立,我见过4岁、3岁甚至2岁的孩子,在父母冷战或离婚过程中,都能明显感受到家庭变化的危机。他们或许不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,但是他们能知道,一些不好的变化正在发生。

其实,孩子从2岁开始,就掌握了代词“我”,能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了。这是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一步,他内在自我也逐渐的建立成长起来。

{!-- PGC_COLUMN --}

我建议从这个时候开始,离婚的父母就要采取平等、尊重的姿态,给孩子真实、正确的信息。

只有做到这样的平等,你才能去关注、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,加固他们内心的安全感。

当你采取了这两种态度之后,可以进行以下三个步骤:

第一步,做出离婚决定之后、让孩子知晓之前,你和你的伴侣,先搞定2个问题。

离婚后,家庭财产如何分配?孩子的抚养教育问题如何处理?你们必须要先解决好这些争端,再让孩子知道你们要离婚。

扯清楚这些问题,等于把责任义务分清楚,用你们成人的智慧,来给孩子的未来做一个妥善的安置。可是,有些父母在这些问题上没有扯清楚,反倒把问题带到孩子面前,让孩子来做仲裁。

——“离婚了,你要跟爸爸还是跟妈妈?”

这是孩子最难面对的问题,却一再地被很多离婚父母甩到孩子面前。

妈妈无数次问我这个问题,问得我都有心理阴影了!离婚是你们的决定啊,你们要是不离婚,用得着问我这个问题吗?一开始我拒绝回答,逼急了我就说谁都不跟。——C,13岁

离婚是成年人的决定,不是孩子的,不要让孩子来替成年人做决定。这不是尊重孩子的选择,这是放任自己的义务,让孩子来替你们背锅。

当孩子知道父母离婚这个信息时,他面对的,应该是父母做出的一份完善计划,这个计划中包含着自己的部分。这也能让孩子在接受到这个信息的同时,明白父母做出这个决定的郑重。

第二步,找一个合适的时间、安静的地点,与孩子进行一场重要的谈话。

这样的谈话往往是艰难的,但一定是必要的。中国式家庭喜欢“一切尽在不言中”,尤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。但恰恰是这种重大决策和重大变化发生时,更需要开诚布公的沟通。这对帮助孩子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,对孩子建立持续的安全感和信任,都有重大的意义。

谈话人的选择

这场谈话,最好父母同时在场,其中一人主要沟通,另外一人辅助说明和表态。主要沟通者,应该选择平时和孩子情感联结较深的那一方,通常是妈妈。

如果两个人实在做不到共同与孩子沟通,至少要在口径一致的基础上,分别和孩子沟通。不能够不承担继续抚养孩子责任的那一方,不声不响就这么消失掉。

谈话内容和要点

2-6岁学龄前的孩子,也需要谈话。内容可以简单、直接、浅显一些:“爸爸妈妈决定分开住了。你以后跟着爸爸/妈妈住,如果想妈妈/爸爸了,他会来看望你、陪你。“

稍大一点的孩子,则会需要你更多的解释和说明。但父母给与的信息不要过于复杂,或者把过多的成人话题带入到谈话中。比如“出轨、小三”等等,说明原因、适度就好。

父母需要做好心理准备,可能这样的谈话对于孩子来说,一次不足以全部接受、理解或笑话,需要多次的重复。所以父母一定要付出耐心,不要不耐烦。因为你的耐心,是给与孩子的最大安慰。

谈话内容因人而异,但都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:

1、客观陈述事实。

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,去讲述父母之间的感情状态、告诉孩子做出离婚决定的原因。

“爸爸总是在上海工作不能回家,妈妈也去不了上海,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还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,所以我们决定离婚了。”

"爸爸妈妈在一起老是吵架,因为我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都不能统一,所以我们要离婚了。"

“爸爸和妈妈在一起总是不开心,为了能让以后更开心,给你更快乐的生活,所以我们决定分开住。”

在的描述中,比较客观而克制地向孩子表明了父母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。这样有一点好处,就是向孩子明确:

离婚,是父母之间出现的问题,和孩子无关,更不是孩子的错。

唯有这样,才能消除孩子内心对父母离婚的愧疚感。

2、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安慰。

面对父母提出离婚的决定,孩子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。

有的会哭泣、有的会沉默、有的会害怕、有的会愤怒,大喊大叫甚至砸东西。

这个时候,孩子的任何反应,你都不要制止、要学会接受。你要明白,这些情绪都是他正常的反应。他有理由,你也应当支持他,用自己的方式把情绪表达出来。

你甚至可以引导那些克制而沉默的孩子发泄出来,不要让它成为孩子的负担。

“我知道你很伤心,想哭爸爸妈妈就抱着你哭。”

“你一定很难过,爸爸妈妈能够理解,因为爸爸妈妈也很难过。”

父母用自己的接纳、信任与耐心,温柔地托住了他急速下坠的情绪体验,在情绪的表达与接纳中,孩子能够感到情绪的真实、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共情,以及这种共情所蕴含的理解、支持的力量。

3、确定地表达爱的承诺

孩子面对分离,最大的痛来自于“丧失”。他会误以为,父母离婚,父母之间的爱消失了,必定代表着某一方将从自己生命中抹去、消失,他对自己的那一份爱与责任也消失了。

所谓缺失,就来源于此。

所以,我们需要笃定地告诉孩子:父母离婚,只是代表我们两个人不做夫妻而已。爸爸仍然是你的爸爸、妈妈仍然是你的妈妈,爸爸妈妈给你的支持、关注和爱,一点也不会变少。

这句话非常重要!一定要发自父母的真心、经由父母的口,准确地传递到孩子口中。

4、倾听孩子的想法

对于父母的离婚,孩子有什么想说的?他是如何思考这件事情的?他有怎样的疑惑和担心?

父母要允许、鼓励孩子表达出来。

当孩子提出问题时,诚实的回答;当孩子提出期待时,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回应。

妈妈觉得爸爸挣钱更多,所以让我跟爸爸。可我内心里是想跟妈妈走的,因为一直是妈妈带着我,爸爸与我真的不熟,我也不喜欢爸爸这边的亲戚。可他们只是告诉了我离婚的决定,但根本不听我在说什么,当我提出想跟妈妈走时,她还说我“傻”。我是真的不懂。——W,11岁。

父母对孩子的意见加以倾听和考虑,是一种尊重。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被父母忽略,感受到了平等,也从中学会了尊重。

当然,当面对孩子提出的期待而父母无能为力做到时,也不要对孩子做不切实际的承诺,而是要让孩子认识到现实,有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。

5、不随意评价善恶,不口出恶言。

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曾说过:

“不管在什么情形下,孩子都本能地想向父母认同,这种认同中的一个重要含义是:我承认,我是你的孩子。

在孩子心目中,爸爸和妈妈,都是生命的源头与归属,都是他对自身的基本认同。否认其中任何一方,都等于是否认了孩子的另一半。父母之间相互攻击,实际上是切断了孩子与父母的心理连接,势必会造成孩子心灵的分裂。

我虽然知道爸爸出轨的做法很不对,但是,我就是不想听到妈妈骂他。我不敢表露出一点抗拒,因为我怕伤了妈妈的心,但听着她的诅咒,而我违心地附和时,心里就像被刀割一样,快要崩溃了。——F,15岁

有一些家长被情绪左右、或者出于怕对方和自己争抚养权的担忧,不遗余力在孩子面前渲染对方的过错,甚至诋毁对方。尤其是一些长辈,爱对孩子说这样的话:“是你爸爸不负责任/是你妈妈不要你。”这都会进一步加深对孩子的伤害。

第三步,领离婚证以后,全家最好举行一个告别的仪式。

“离婚,最好是静悄悄的。”这是多数人的观念。然而,孩子最害怕的是父母的不辞而别。当突然生活中少了一个重要的角色,留给孩子的,就是心灵的空洞,那份失落与恐慌,是不言而喻的。有的孩子甚至会在父母离家之时,抱住父母的腿哀求痛哭。与其这样,不如用一次仪式,来给孩子做一次“分离”的示范。

《奇葩说》辩手黄执中曾说过:

人这一辈子就是由各种各样的、不断的一些节点、一些仪式组成的。仪式的存在,是为了让我们记得这一辈子,让别人记得我们这一辈子,让我们记得别人那一辈子。

如果说结婚是一件需要仪式的人生大事,离婚又何尝不是呢?尤其对于孩子来说,这可能是他经历的人生第一场重大事件,所以,离婚的仪式,很有必要。

这个仪式,可以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、可以是最后一次家庭出行。完成这个仪式,代表从今天开始,旧的家庭结构被打破,新的家庭结构被建立,父亲、母亲和孩子,将各自有新的生活秩序、新的生活安排。

进行这个仪式,给孩子传递的是一种父母笃定的信念:对于生活赋予我们的苦痛,我们有能力去迎接和消化。

《小王子》中曾说仪式感的意义,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,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。当孩子长大后,回望这一天时,他会想起父母分别的那一刻,心中仍存善意。这是他记忆中既带有酸楚、又饱含暖意的一幕,而这,不仅不会摧毁他的安全感,还会为他往后的人生幸福感与责任感的来源。

所有的内容,都是针对成熟理智的父母,如果在一场破坏性的离婚中,重建生命力的解决反感。

有人问我:“道理我都懂,就是做不到该怎么办?”那证明你的自我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疗愈。下一课,我将为大家讲讲离婚中最重要的一环——“情绪离婚”,讲解一下“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”的人,到底该如何疗愈自己。

相信关于父母吵架离婚孩子怎么挽回的知识,你都汲取了不少,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,应该怎么做。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,欢迎点击酷斯法的其他栏目。

协议离婚后共同居住财产分割--共同居住协议离婚不离家

协议离婚后不给孩子的抚养费犯法吗;协议离婚后男方不给孩子抚养费怎么办

相关推荐

返回顶部